【基地校动态】我们,这五年——“泰连跨区域合作办学”五周年成果汇报

 

 

“泰连跨区域合作办学”

五周年成果汇报

 

古吴都

天一方

运河水

映日光

泰连携手同绘梦

教苑情深意更长

 

 

 

 

 

 

 

 

 

       无锡市新吴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愿景,推进教育改革,于2017年创办了无锡市新吴区泰山路实验小学。与百年名校无锡市连元街小学携手开展“名校+新校跨区域合作办学”创新项目,采用“输出管理、合作办学”的模式,探索“跨区域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新吴教育优质高效发展。

      2022年12月8日,泰山路实验小学全面展示“泰连跨区域合作办学”五年的丰硕成果,精彩呈现师生“向下生根、向上生长”的生命样态,深情展望泰山路实小高品质发展方向,探寻合作办学的未来生长路径。活动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锡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吴洵如,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英,梁溪区委教育工委委员、梁溪区教育局副局长陆树峰,连元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无锡市连元街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施丽,无锡市硬笔书法协会、无锡村田电子、坊前派出所、江南大学等领导,新吴区小学校长代表,教师、家长代表、社会各界代表,共同出席本次活动,见证泰小美好生长,见证“泰连跨区域合作办学”五周年办学成果。

 

 

【第一篇章】

我们,这五年——“文化·课程”场域展示

 
 

 

 

 

 

 

 

 
 

 

【第二篇章】

我们,这五年——“文化·课程”特色展示

 
 

 

 

 

 

 

 

 
 

 

【第三篇章】

我们,这五年——泰连合作办学高层论坛

 
 

 

 

 

 

 

 

 
 

 

 【校园.印象】

 

 

泰山路实小

——一本打开的大书

     自2017年9月创校以来,泰山路实小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在“跨区域学校共同体”建设路径探索背景下,共同描绘出一幅美好教育的生长画卷。今日泰小,恰如一本打开的大书,等您来阅读,阅读“我们,这五年”的生命样态。徜徉在校园里,沐浴在书香中,感受着美好教育从这里诗意生长。校园处处皆风景,校园处处皆教育。《创校记》记录了学校创办的文化起源;校歌《思源砺行志翱翔》寄寓着全体师生对学校的美好祝愿;《课程,在学校文化中激荡——一所新校品质发展的探索》积聚着学校五年办学成果的凝练;致远图书馆暨语文课程中心成为了师生共生共长、阅读对话的又一个平台;折叠书上,绘就了泰连“6+1”合作路径。行走于多一页书吧、小宇宙书屋、漂流书柜……自在阅读间,感受那份沉浸于书海中的自在潇洒。学校,就是一本打开的大书,带着我们共同书写精彩,走向未来。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第一篇章】

 

 

我们,这五年

——“文化·课程”场域展示

 

     我们,这五年,左手“养根竢实”,右手“思源砺行”,泰连两校文化共融、师资共培、课程共建、教学共研、评价共享、家校共育、项目共通。两校肩并肩,站在时代的大门前,面朝美好教育的方向“向下生根,全神贯注内涵发展;向上生长,聚精会神合作办学”。在一路行吟中,两校和衷共济,探索出管理之合、师资之合、课程之合、教研之合、评价之合、家校之合、项目之合的“6+1”合作办学路径,经过五年的淬炼,彰显出创新活力和育人实效,创生出品质办学新样态。让我们一起行走在校园中,感受泰连“6+1”合作路径在场域文化中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嫁接连小的江苏省首批前瞻项目“慧玩课程”建构泰小致远校本课程,排箫、书法、围棋等课程走进课堂,自主选择,支持课后服务,助力双减;参照连小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开设“好习惯小超市”,促进学生好习惯养成;“泰山娃玩泥人”“泰山娃慧书法”“泰连双师课堂”等特色课程,打通两校育人通道……

 

 

 【第二篇章】

 

 

我们,这五年

——“文化·课程”特色展示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张英局长按下“智慧手印”,“阅读之门”徐徐打开,学校的致远图书馆暨语文课程中心正式开启!未来的日子里,学生可以在听吧、说吧、读吧、写吧、思吧中锻炼听说读写思的能力。置身于图书馆,抬头仰望书字灯,历代书法家的“书”字,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入口处的三盏灯由泰小的师生共同书写,一盏空白之灯留待“您”来书写。二十四节气窗帘,期许与您共读四季之书。走进长辈书房,期待与您共同汲取历代先贤的智慧,在他们精神的感召下,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和合共生,构建特色文化与课程,让课程在校园里落地开花。图书馆“演吧”,致远课程“经典诵读”活动,社团成员正在排演《祖国,你就是我要唱的那首歌》;“读吧”,孩子们正在和父母进行亲子阅读,享受最美好的亲子时光;“写吧”,沈小杰老师领着孩子们共读连小校本课程《国学小课堂》……张英局长和尤丽娜校长共同为“泰山娃呦呦文学社”揭牌,吴洵如调研员和施丽校长共同为文学社赠书。无锡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张志坚先生在长辈书房亲自为我们泼墨挥毫,赠送春联,祝福大家新的一年幸福美好!

 

 

 
 
 

 

 

 【第三篇章】

 

 

我们,这五年

——泰连合作办学高层论坛

     百年连元,新生泰小,合作办学如同一颗新教育的种子播撒在新吴教育的土地上,多元、开放、融合、创新,泰小呈现生长的自然之美、自由之美、力量之美、和合之美。泰连合作办学高层论坛在《思源砺行志翱翔》《我和我的祖国》等学校宣传片中拉开帷幕。今日的泰小群贤毕至,市区领导、专家、校长、社会各界人士的到来,让泰小熠熠生辉。高层论坛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回顾篇】

 

我们,这五年

向下生根,向上生长

 

     论坛活动由泰小殷毅书记主持。在观看了泰连合作办学主题宣传片后,尤丽娜校长做了《我们,这五年》主题发言。尤校长从连元街小学的创办、泰山路实验小学的诞生说起,再到两校牵手合作,锡城首例“跨区域输出管理”合作办学这一惠民工程、这一教育改革项目在新吴教育的大地上扎下了根。面对客观差异,如何通过合作办学促进新校品质发展?学校直面困惑,积极行动,在领导支持、政策助力、自主创新中,合作路径由1.0版走向4.0版,怀揣美好教育的理想书写教育改革的奋斗史。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怀,更离不开校园中的“每一个人”。五年来,泰小把自己打造成“致远•学生成长学园”“思源•教师成长学院”“砺行•家长成长学院”,推动学校全面发展、特色发展、深度发展。一年又一年,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思源好教师”“致远好少年”“砺行好家长”。活动现场,吴洵如调研员、张英局长、陆树峰副局长、村田工会主席万志强先生分别对2022年度涌现的“三园”先进代表进行颁奖。

 

 

 

 

     五年来,学校教师在合作办学的沃土上不负韶华,砥砺奋进,用梦想为笔,以行动为墨,书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书《课程在学校文化中激荡——一所新校品质发展的实践探索》。一群人、一个团队、五年光阴,六个篇章,27万字,聚力省“十三五”课题,立足“思源砺行文化”“致远校本课程”,梳理建构文化体系,探索文化与课程互动共生的创新路径。市区领导、两校校长共同为新书举行隆重的发布仪式。新书的发布,为泰连合作办学呈上了满意的答卷,学校将以此作为新的起点,奔赴更辽阔的未来。

✦ 

✦ 

 

 

 【激励篇

 

 

我们,这五年

饮水思源,砥节砺行

 

古渎思源

春苑声名丕显

句吴文化肯分一脉

 

遗风砺节

杏坛气象更新

隽楚学生相竞连元

 

     五年来,泰小得到了高新区(新吴区)区委区政府、新吴区教育局、梁溪区教育局、新吴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关怀,得到了连元街小学的关爱,得到了新吴区各兄弟学校、社会各界、广大家长的关心,在“爱”的怀抱中,才有了泰小今天的样子。市区教育局领导在活动现场都做了主题发言。

 

     梁溪区教育局副局长陆树峰指出梁溪区与新吴区两区教育局的合作,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放大和再生,促进了两区学校“共生共赢”,加快推进了两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陆局长充分肯定泰连两校走出了一条内外合作、互动共赢的特色化办学之路,成为全市合作办学的先驱。泰山路实验小学通过首轮为期六年的合作办学,最终实现“新理念、高起点、全优质”办学,成为一所优质品牌学校。

 

      新吴区教育局局长张英指出新吴区深化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和教育集群化办学,构建形成新吴优质教育“八大品牌”和“六大核心圈”。同时,感谢梁溪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泰连两校通过五年多的生动实践,创生出了高品质办学的“泰小样式”,积极构建区域教育“共建、共享、共赢”新样态,探索出了跨区域合作办学模式的典范,合力构建全市教育“命运共同体”,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

     无锡市教育局调研员吴洵如指出学校样态,是区域样态的缩影,泰山路实验小学的快速发展,折射出的是新吴教育的奋进征程。新吴教育深入实施“5+N”高品质创享行动,深耕“至新”课程体系,以集群化办学模式为载体,协同推进区域学校在课程、师资、科研、管理、文化等建设水平,为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全市教育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无锡教育人的使命和追求。

 

 

 

 【展望篇】

 

我们,这五年

和整个世界站在一起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重新发现课堂,重新定义课堂,打开教育的视域空间?我们一直在思索。我们特邀《江苏教育》原主编张俊平老师和大家进行主题分享《重新发现课堂:基于新课标的教学变革》。

     张老师围绕“重新定义课堂”“人在课中央”“课改不离其宗”展开。课堂,是一个地方——空间;课堂,是一段旅程——时间;课堂,是一种生活——样态。我们在课堂这段旅程中,要寻找生长伙伴 ,选择生长方式,赋予生长素养,让我们的课堂“自然,尊天性”“自主,合规律” “自在,享过程”,让课堂生活变得有意思、可选择、求幸福。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核心素养。    

     课堂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课改不离其宗,它有着基本的定式:定向,任务,关乎学/教什么的问题;定料,凭借,关乎用什么学/教的问题;定策,方法,关乎怎么学/教的问题;定标,评价,关乎学/教得怎么样的问题。它也有着基本“原则”,即让学习者自觉,围绕学展开教,做学生的偶像。在唤醒、解放、 推动的过程中,先学后教,以教促学,学教相长。它也有着基本“追求”,那是心灵向往的吸引、乐此不疲的沉浸、念兹在兹的记忆……

     张老师的讲座把我们带入了教育的星空,在星辰大海间感受课堂的魅力,教育的美好。我们期待,与更多的“你”携手同行,与整个世界站在一起。

 

 

时光荏苒,

五年的时光,

合作办学之花,

在泰小的土壤上绽放出,

创造之美,

奉献之美,

理想之美……

未来的你我,

又会遇见怎样的风景?

行走的脚步,

会告诉我们答案……

 

 

 

 

 

 

 

 

 

 

 

撰稿:胡红艳

摄影:陈婉琦等

制作:周志明

审核:校长室

\ | /

 

 

 

 

 

 

 

 

 

 

 

 

创建时间:2022-12-28 18:12
浏览量:0